2022年春的上海,疫情将每个人的生活切入非日常模式。
有人穿上“大白”奋战在社区的抗疫一线,
有人化身“团长”带领素不相识的邻居抢购物资,
也有人走出第一批防范区,却见证了城市的巨大创伤。
网易房产《疫中人》特别策划,记录疫情中普通人的生活。
天刚蒙蒙亮,小刘就赶忙从床上爬起,以最快的速度洗漱用餐,然后熟练地穿上“大白”奔赴小区核酸检测预准备现场,开始新一天的志愿者工作。
进入4月之后的上海天气渐热,穿着防护服一个小时就能全身湿透,如果在烈日下作业更是好比蒸桑拿,连面罩上都布满水气。不过来自邻居们的感谢和小朋友投来的崇敬目光,好像总能让这份辛苦减轻一些。
这已经是小刘“在岗”的第38天了。在这个“物业消失、居委隐身”的万人老小区一线奋战的一个多月,小刘与志愿者伙伴们亲眼见证了最初的人心惶惶、怨声载道,也尽其所能推动改变,一步步地将生活的秩序带回给了居民。
封控小区的居委和物业,隐身了
徐汇南部是本次疫情最早启动封控的区域之一,这里遍布了很多房龄较久的小区。小刘所在的就是一个近20年房龄的老旧小区,人口密度也相当高,共有住户3200多户,总人口近万。
作为一个老旧小区,这里的物业管理费也是相对比较低廉的,而这往往也意味着物业的低效与不作为。
易眼看房实拍
在疫情之前,物业的日常工作就是维护社区的保洁工作,此外就难觅行踪。平时下水道堵塞了、屋顶漏水了,居民报个修通常也需要等上好几天。人员进出更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管理盲点,小区大门始终敞开随意进出。
当疫情来袭,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,物业更难发挥出什么作用,甚至连电话都长期处于无人接听状态,临阵玩起了“失踪”。
不仅物业不给力,作为一个近万人的社区,居委会仅配置了个位数的工作人员,并且年龄层普遍偏高。在没有疫情的时候,还能应付一些日常琐事,但疫情来势汹汹,面对如此庞大的居民诉求,居委会的短板暴露无遗。
比如在疫情之初,由于缺乏很好的管理方式和经验,居民被统一安排到社区内排队做核酸,造成了人员聚集,也给后来疫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。
起初小区内只有个别感染者,但在核酸检测一周后,基本上每天新增10多个核酸异常人员,最多时候一天达到近30例,防疫面临严峻考验。很快社区就乱成一锅粥,抱怨声、质疑声、求救声此起彼伏。
另一方面,居委管理人员不懂得使用各类现代化的工具来传递信息,社区此前也没有组建社群来发布公告。因此在小区封闭管理期初期,居民不仅不能获取到社区的第一手信息,也没法通过团购来获得物资方面的保障,更是平添恐慌。
志愿者带头的自救行动,开始了
自救行动很快就开始了。社区实行封闭管理的第5天,在党建引领下,很多党员和基层干部组建起了第一批的志愿者队伍,小刘也第一时间报了名。
“我10岁就搬进了这里,在这里住了快20年了”。平日在银行工作的小刘,由于疫情影响目前只能在家隔离。作为一名服务性行业的工作人员及社区的业主,他迫切想为小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。
志愿者服务,图源小区社群
“3月18号,也就是疫情刚开始的第5天,我主动报名成为小区最早的一批志愿者。志愿者的工作分工比较明确,有负责核酸抗原的、有物资运送、有人员转运,还有环境消杀等。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社区物资的调配,当然上午核酸检测人手不够,自己也会协助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。”
维持核酸秩序看似是简单的工作,在过程中会有家人的不解也有邻居的负面情绪发泄,比如有的居民不配合参加,还有的不佩戴好口罩,随意聚集等。为了避免人员交叉感染,非封控楼居民按照楼号及楼层,依次到楼下进行核酸,而封控楼会采取上门采样的方式。
“最初还有新奇感,后来很多人告诉我可能会和密接者被一起隔离,也有感染风险,我才意识到做志愿者也有很大的风险。”小刘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道。但是听到小朋友喊“大白加油”的时候,小刘又会觉得很开心,“在这个危急时刻,努力放下负面情绪,用一点点的行动,保护自己和家人,也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一点,希望早日战胜疫情。”
志愿者服务,图源小区社群
除了核酸检测,志愿者工作之中最累的工作还是物资运输,其中有街道提供的援助物资,也有各团长采购的生活必需品。
“社区的周边有不少沿街的商铺、菜场和超市,疫情刚开始,大家还会去周边超市采购,但随着小区成为封控区,所有人都不能出门,因此很多人开始另辟蹊径,外卖、快递等货物量激增。”
面对如此巨大的物资需求,如果让居民自己出来取物资会造成聚集,增加疫情传播风险。而物业和居委显然也不具备配送物资的条件。因此,志愿者们为大家的物资运输提供了桥梁。
志愿者服务,图源小区社群
派送物资工作的任务和强度比想象中辛苦很多,不仅要搬运物资,还要按照每家每户的货品进行分拣和整理,确保物品准确送到市民手里。
另外,小区还分为封控楼和非封控楼,封控楼物资要送到家门口,老小区多个楼栋都没有安装电梯,还有很多独居老人行动不便,需要把物资送到家门口,每天要扛着很重的物资走无数级台阶。
有一次小刘在运送物资途中还遇到一位意外摔伤的老人,急需送医救治。当时联系不上120,小刘赶紧跑到居委,协调后开了外出就医证明,并一起抬着老人上了一位热心市民的私家车。
“反正疫情当下,贡献自己绵薄的一份力量吧,自己有体力有时间,就来为人民服务。没有时间的居民就管好自己,确保足不出户,不要购买非必要的物资,给志愿者减轻一些压力。”
失去多年的邻里关系,回来了
虽然老旧小区暴露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,但在小刘看来这次疫情也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的收获,就是认识了一群可爱的邻居们。
这让小刘不禁回忆起小时候住在石库门里,邻里间的关系都很和睦,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彼此了解。随着后来生活条件的改善,很多人都搬到了新房或郊区的大房子里,上海建设的楼房越来越多、也越来越高。大家关上门,就不知道隔壁和对门住了什么人。即便有时候开门碰面了,也不会打招呼。上海,似乎变成了陌生人的社会,邻里关系渐行渐远。
然而隔离在家的这段时间里,大家纷纷建起了社群,有互助群、也有买菜接龙群。邻里间通过社群相互沟通和扶持,彼此接济食物和生活物资。哪家缺少了油盐酱醋、大米或绿叶菜,在群里求助,就会有热心邻居把物资放到你家门口,还有的居民抢到了物资,会主动和楼里的邻居们分享,消失多年的亲密邻里关系,就这样找回来了。
图源楼栋群截图
疫情初期面对乱作一团的小区,小刘也不是没有动过疫情之后就换房的念头。但置换房屋毕竟不像买菜那么容易,自己住的小区总价并不高,即便卖掉了这里的房子,也只能去置换到相对比较远的郊区,在生活上会面临诸多的不便。
而事实证明,市区周边的配套更为成熟,在这次疫情中也为物资供应提供了保障。不过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,未来还是有置换房屋的可能性,同时经此一疫,他也希望未来选择的社区能拥有更好的物业,帮业主们排忧解难。
等疫情结束后,小刘表示会回归到正常的工作中,希望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一起出去旅行,多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当然还会邀请自己的邻居们一起到他家里来吃饭,感谢大家这段时间对他工作的配合与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