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澳门热线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原来是造谣!《红楼梦》没有退出高考,应该处理这个记者

看来都不容易啊,现在的正规媒体、正规记者也都在拼流量,而有的媒体、有的记者为了拼流量,似乎丧失了职业操守,也玩起某些自媒体的下三滥手段来了。什么下三滥手段?就是无中生有——造谣!

最近,很多正规媒体与自媒体都在疯传,说“北京高考2026年起《红楼梦》不再单独设题考查”,即《红楼梦》退出高考。由于“高考”与“红楼梦”都很吸引眼球,所以引起广泛关注,网友议论纷纷。

然而,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微信公众号“首都教育”随后立即发布声明,称网传内容为不实信息,北京教育考试院没有发布相关调整。这就有意思了,到底是谁在造谣?一查吓一跳,原来还是正规媒体。



许许多多的正规媒体、自媒体都是转载,而消息源来自于北京日报客户端,记者是牛尾坤。其报道的原标题是《北京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2026年调整,〈红楼梦〉 不再 单独设题考查》。

但是,现在用这个标题搜索,只能收到转载信息,北京日报客户端的消息已经找不到了。很明显,北京日报客户端删除了这条消息。为什么删除?因为北京教育考试院马上出来辟谣了。

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辟谣声明来看,谣言始于2024年10月22日晚间,而北京教育考试院是2024年10月23日14点多发布辟谣声明,算是比较及时的。但谣言还是已经铺天盖地了。



其实,现在回过头来看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牛尾坤的报道,还是可以发现其不实之处。牛尾坤报道的第一句话是“记者从多所学校获悉”,但是,整篇报道没有提到任何一所学校的名字,这就值得怀疑。

此外,整篇报道里只出现一个人,即“经开区高中语文教研负责人王晓青”。首先,如果是多所学校,就不应该只有一个人接受采访。其次,王晓青虽然确有其人,但其是否说过那样的话不得而知。

现在,北京教育考试院辟谣之后,没有人要求牛尾坤与王晓青出来解释,事情将不了了之。而王晓青如果真的说过那些话,就也涉嫌造谣;如果没有,那就是牛尾坤这个记者一个人的责任,是他编造的。



在牛尾坤发布的虚假报道里,王晓青说,《红楼梦》对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,是个难啃的“硬骨头”:“很多男生在阅读《红楼梦》时,心理上就有些排斥,对里面描述的儿女情长、日常生活细节并不感兴趣,之前为了考试被老师逼着硬读。”

这话倒是不假。但是,对于女生何尝不是如此呢?《红楼梦》里虽然有儿女情长,看似会讨女生的喜爱,其实不然,因为《红楼梦》里的爱情,绝不是琼瑶式的爱情,没有那么扣人心弦,而且也没那多笔墨,相比之下,日常生活占了很多。



所以,《红楼梦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,不分男女,基本上都是“硬骨头”。实际上,这个“硬骨头”的“硬”,不仅表现在是不是喜欢读的问题上,更主要表现在能不能读懂的问题上。其实正是因为不大好读懂,才让很多人不感兴趣。

《红楼梦》是半文言文,没有一些文言文功底,是很难读懂的。记得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,只看了一两页就看不下去了。后来学习了古汉语、古代文选之后,才能看得下去,而看下去之后才能看进去,看进去之后才能越看越喜欢。

此外,要想看明白《红楼梦》,光看《红楼梦》还是不行的,还需要有配套阅读。比如当年我是在学习了《红楼梦研究》之后,才算有了一定的理解,后来又看了俞平伯的《红楼解梦》《红楼情榜》等,尤其是看了脂批本,理解才更充分。



最后还一点,《红楼梦》要想看得懂,看得透,需要看好多遍。毛主席说《红楼梦》要看五遍。确实如此。看遍数越多,越感受到作者的伟大。只看一两遍,连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差异都看不出来。

但是,高中学生又不可能又那么多时间看,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更大收获,最好的办法就是师生共读,老师补充讲解,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兴趣。不过,我估计,有的老师恐怕自己都没看过。

不管怎么说,《红楼梦》纳入高考,对《红楼梦》推广是有好处的,还是应该支持的。不然的话,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摸过这本书。而纳入高考,至少能让一部分人增加对《红楼梦》的了解。



回到造谣的问题上。虽然发布报道的记者是牛尾坤,但是北京日报客户端是其平台,是其管理方,是有责任审核的。所以,记者有责任,北京日报客户端也有责任。但显然,他们都逍遥无事。

这就是现在的媒体素质。正规媒体尚且如此,更何况自媒体?我认为,至少北京日报客户端应该出来道歉。而现在,尽管北京教育考试院辟谣了,但转发的各大正规媒体却没有删除,这是否合规呢?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澳门热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澳门热线 am.gz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