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OPPO正式官宣了2024年ODC的消息,宣传海报上“AI,更近一步”的slogan格外醒目。这既体现出OPPO在AI领域不断进取的决心,也向整个行业表明了其致力于成为AI手机普及者与贡献者的信念。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AI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。放眼全球,苹果、三星等国际巨头纷纷在自家新品中,将AI作为核心卖点大力推出,一时间,众多声名赫赫的科技公司竞相投入到AI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之中,AI也似乎成为科技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。而在国内,围绕AI展开的“军备竞赛” 也早已硝烟弥漫。
今年除夕夜的春晚前,OPPO举办了一场“备受瞩目”的AI时代发布会。为什么说“备受瞩目”呢?因为在此之前,OPPO的公关团队在媒体圈子对这场科技春晚预热了很久,媒体老师们本是严阵以待,期待着OPPO能在春晚前搞出什么大动作,然而这场发布会刘作虎仅仅用两三句话便匆匆带过,核心便是官宣“OPPO正式进入AI手机时代”的消息。
然而,这场如此简短的发布会,不禁令人对OPPO宣称的正式进入AI手机时代充满诸多疑问。而在即将开启的ODC上,OPPO又对AI进行了进一步强调,这也让我们不禁好奇,OPPO在AI领域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现状呢?
自“AI手机”这一概念诞生以来,质疑声便一直相伴。不少用户觉得,AI可能只是手机品牌推出的又一轮“营销手段”。实际上,用户对“AI手机”产生质疑并不难理解,就如前一阵苹果发布会上大谈特谈的Apple Intelligence,恰好就是一个反例。
尽管苹果在WWDC2024 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,并且展示了其在自然语言理解、邮件润色、备忘录总结、生成式图片以及文本生图等方面的强大功能。
然而,在实际使用中,用户却发现它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。首先,其功能的局限性较为明显。例如,在文本处理方面,虽然能够进行邮件润色和备忘录总结,但对于一些复杂的、专业性较强的文本内容,其理解和处理能力仍有待提高。生成式图片功能虽然提供了多种风格,但在图像的创意性和多样性上,效果不尽如人意。用户原本期望Apple Intelligence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,但实际体验下来,发现它只是在一些基础功能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,并没有真正实现质的飞跃。
此外,目前仅有刚刚发布的iPhone16系列以及去年的iPhone 15 Pro系列支持Apple Intelligence,去年刚刚发布的iPhone 15系列甚至也无缘这一功能,这也就意味着用户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,才能体验到AI功能。更为重要的一点,目前Apple Intelligence并没有对国内用户开放,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“AI手机是营销噱头”的质疑。
当前,在手机领域中,对于AI的发展我们应有清晰的认识。其一,应依据当前的AI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功能规划,要让当前推出的AI功能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场景,否则就容易变成空洞的噱头。其二,AI发展虽要有宏伟目标,但其应存在于厂商的发展规划中,而不是放大营销给消费者“画大饼”。
我们今天要说的OPPO,恰恰对这两点有着清醒的认知。
举个例子来说,其AIGC消除功能是深入洞察用户需求后推出的,其优质的处理效果可以让用户把它当成常用功能来用,切实满足了社交网络时代用户对照片质量和美观度的高要求。根据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此前透露的数据,AIGC消除功能如今的人均每日使用次数已经达到了15次,这一数字无疑是对OPPO AI功能实用性的最好证明。
同时,OPPO在技术研发上持续高投入,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,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技术发展,脚踏实地地打造自身AI技术底蕴。开年发布的旗舰Find X7系列上OPPO成功实现70亿参数大模型在手机上的落地,并且通过不断的OTA升级为用户带来更全面且优质的功能,展现出其对AI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,而非单纯地进行概念炒作。
尽管OPPO早早的宣布了进入AI时代,但新时代的AI手机绝非是在智能手机上加上AI功能那么简单。而在OPPO的AI战略发布会上,OPPO也正式提出了AI手机的四大特征:
首先,必须能够高效利用计算资源,拥有满足大模型计算的硬件算力;其次,AI手机要能够感知世界,捕捉用户和环境的相关信息;第三,AI手机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,不断进行优化;第四,AI手机原生具备创作能力,满足用户的内容生产需求。
从更大的生态层面来看,OPPO提出了“1+N智能体”的概念。在OPPO的设想中,“1+N智能体”是满足AI手机时代新一代智慧服务体验的基础。其中,“1”代表OPPO AI超级智能体,能够基于庞大的知识图谱、文档数据以及搜索引擎,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知识能力。
而“N”所代表的,则是基于OPPO 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所赋能的全新智能体生态。通过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,普通用户无需掌握专业的编程技能,仅通过零代码的自然语言交互,就能快速生成专属于用户个人的个性化AI智能体。
在OPPO的构想中,这一智能体生态战略既能够满足用户体验的基础服务,也为未来AI手机的智能体生态勾勒出了雏形。
那么OPPOAI手机上的实际表现如何呢?我们来看看OPPO开年发布的旗舰Find X7系列,作为首个通过国家测试标准的AI手机,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。
搭载安第斯大模型的Find X7系列,充分彰显了AI手机的强大能力与独特魅力,全新升级的小布助手,拥有AI画师、小布照相馆、小布连麦等100余项功能。同时,还实现了AIGC图片消除、语音通话摘要、文生文和图生图等诸多实用功能,在办公效率、生活服务和学习教育等不同维度为用户提供了切实的帮助。
其中,AI通话摘要和AIGC消除这两个功能尤为突出。与友商扎堆涌入的AI聊天机器人领域不同,这两个功能更加以用户为导向,切实解决了日常使用中的实际问题。
例如AI通话摘要功能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在电话中突然聊到需要记录的重要信息的情况。以往,要么手忙脚乱地寻找纸笔,要么点击通话录音,等通话结束后再去听录音,这些方式既不方便也不优雅。而Find X7系列拥有的AI通话摘要功能,只需在通话过程中轻轻一点,即可将通话中的重点信息依次记录。并且,这并非简单的语音转文字,而是会将重点信息总结成摘要,并列出可能需要完成的待办事项,真正做到一目了然。
再比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AIGC消除功能,OPPO根据用户反馈,针对较为复杂的场景,带来了更简单的一键消除路人的功能,并在后续的OTA中进行了实装,为用户带来了更加轻松点消除体验。
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。这种用户驱动的创新模式,使得OPPO的AI手机产品更加贴合用户需求,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喜爱。
另一方面,在行业内还只有新款旗舰手机搭载AI功能时,OPPO通过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AI手机产品,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便利。就比如目前OPPO官网在售的OPPO K12,虽然起售价仅需1599元,但旗舰的AI技术一个也不少,让AI功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。
同时,OPPO还通过广泛的渠道布局,将AI手机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。全国众多的线下门店和销售渠道,让消费者更便捷地购买到AI手机。此外,OPPO还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,提高消费者对AI手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,让AI手机走进千家万户。
总的来说,OPPO在AI手机领域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,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有人质疑OPPO是否只是在跟风炒作AI概念,而实际没啥真本事。然而,仔细分析OPPO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投入我们可以发现,OPPO这次“拥抱AI”,并非一蹴而就。
首先,OPPO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保持着高投入,刘作虎也曾提到:在AI上,OPPO的投入可以说是没有上限。
截至2024年3月31日,其全球专利申请量超101000件,授权量超55000件,91%为发明专利,AI领域专利申请量约5399件,AI影像发明专利公开3796件。
OPPO的专利申请范围广泛,涵盖了AI算法这一核心领域,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算法、深度学习算法等的创新应用;在硬件设计方面,涉及到AI芯片设计、传感器优化等与AI手机性能紧密相关的技术;在软件应用领域,涵盖了AI语音助手、AI图像识别等多种实用软件功能的创新。这些全面且深入的专利布局,为OPPO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独特的技术优势。
其次,OPPO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合作。在AI领域,OPPO与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,共同推进技术的发展。
例如通过与《航旅纵横》合作,用户在接近机场附近时,手机会自动弹出你接下来的相关信息,同时关键的登机口信息还会以胶囊的形式在顶部显示,用户不再需要倒腾跳转各种应用去查看。
此外作为头部的手机厂商,OPPO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参与行业标准建设。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组织,与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,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,为标准制定提供参考。
比如2023年7月,OPPO成功牵头多家手机厂商、互联网企业、高校、研究所共同推动了《基于人工智能的恶意移动应用识别(APP)参考框架》行业标准的立项。
OPPO在AI手机时代的积极探索与进取,充分展现了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以用户需求为根本导向,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构建智能生态的发展理念。OPPO始终坚信科技的力量能够重塑生活,而创新则是推动科技不断前行的关键引擎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,OPPO为用户呈上了更加智能、便捷的手机产品与服务。
随着OPPO正式官宣2024年ODC,“AI,更近一步”的口号进一步彰显其在AI领域的坚定决心,也让本届ODC变得更加令人期待。究竟OPPO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新功能与新看点?又将为AI手机行业注入哪些全新的变革力量?让我们共同期待10月17日的OPPO开发者大会,共同见证OPPO在AI大考中全新的“高分答卷”。
OPPOAI苹果 新浪科技公众号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相关新闻